智烽体育参与中国国际自行车运动产业投资论坛

浏览数:174


自行车赛事的投资机会,自行车赛事,2015中国(海南)国际自行车运动产业投资论坛


由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组委会、体育BANK主办的2015中国(海南)国际自行车运动产业投资论坛于10月19日在海南省万宁市顺利召开。

本期论坛的互动环节让人感受到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在针对“自行车赛事的投资机会”的讨论中,互动环节嘉宾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分别围绕着赛事IP、赛事运营、赛事媒体版权、从B端到C端以及对于环岛赛的建议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每一个观点可以说都点出了所在领域的痛点,以下为整理实录:

讨论主题:自行车赛事的投资机会

主 持 人:唐宏伟 楚冠投资董事长

讨论嘉宾:

宋鸿飞 智美集团副总裁

张 卫 体坛周报总经理

袁 海 美骑网赛事部总监

Ivan Sien IMG集团代表

吴 桥 智烽体育总经理

张祖坤 青海卫视总监

自行车赛事的投资机会,自行车赛事,2015中国(海南)国际自行车运动产业投资论坛


图左至右依次为张祖坤、吴桥、袁海、唐宏伟、张卫、宋鸿飞、Ivan Sien


自行车赛事的投资机会,自行车赛事,2015中国(海南)国际自行车运动产业投资论坛


主持人:唐宏伟 楚冠投资董事长


自行车赛事的投资机会,自行车赛事,2015中国(海南)国际自行车运动产业投资论坛


宋鸿飞  智美体育副总裁(右)


宋鸿飞:

46号文颁布,我们注意到两个重要信息。

一是自主IP赛事放开和重视,让大家、让中国、让运营机构更多能够拥有一些自主IP比赛,能够为这些比赛持续去做投入,而不是天天想用这三年或者五年承包期,能够有什么样的收益。我觉得这一点起码保证了比赛能够按照市场规律良性运行,也给我们这些大的赛事运营机构更多信心。

二是强调消费收入,中国13亿人口的红利,我相信具备消费价值的人可能不会占大多数,但一定比原来多很多,我们的绝对值远远大于国外很多相对城市。这块我们环海南岛自行车赛,确确实实引起了很大关注,包括国内现在一系列跨区域自行车的流动。通过我们相关产业发展,在C端收入一定会成为我们下一步新的增长点。

下面可能会有一些投资机构,对于赛事这种产业本身的投入,我相信更多会看出在C端部分的爆发。就像我们马拉松一样,马拉松在国内绝对是爆发的,估计在明年中国田径协会所注册的赛事超过200场,每年翻一番。自行车也是一样,智美现在在全国一共运行了1300场比赛,这些比赛里面有37个城市想重点放在自行车项目上,围绕着城市旅游,自己重点的风景景区,围绕着自己的一些产业形态,做自行车赛事项目的重点投入。


杨强点评


宋鸿飞先生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机密,那就是自行车将会继马拉松后成为全民健身的又一个“风口”,希望我们更多的地方政府能看到这一点,也希望我们更多关注体育赛事产业的赞助商也能看到这一点。

自行车赛事的投资机会,自行车赛事,2015中国(海南)国际自行车运动产业投资论坛


吴桥  智烽体育总经理:

我们主要看中的是如何在赛事的每个点上提供到位的服务,也就是说不管是政府支持(因为其实政府支持整个比赛的目的可能在于城市营销,所以说才会去承接一些赛事,或者对这个赛事做一些支持)、报名费用的收益,还是赞助商,在整个比赛当中,“服务好不好”是体现在赛事的各个方面。

比如说刚刚我们看了环岛赛、环青海湖赛、环太湖赛三个宣传片,其实你会发现,每个宣传片里面有很多亮点,比如说像环海南岛的宣传片中赞助商的画面是进去的。所以说赛事的质量体现在一些细节方面的服务,这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


杨强点评

吴桥先生从赛事运营推广的角度,强调赛事在每个环节的服务,只有服务好了各方利益相关者,赛事才能有更好的品牌、更大的赞助、更多的观众、最终才会取得更满意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用赛事带动自行车推广

自行车赛事的投资机会,自行车赛事,2015中国(海南)国际自行车运动产业投资论坛


袁海 美骑网赛事部总监(右):

在自行车行业,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网站从2002年开始,从一开始做旅游,慢慢积攒人气,后来慢慢做成一个自行车小众行业里面的门户网站。旅游、产品相关的一些保险活动、赛事再到相关的产品介绍、评测,相关品牌的一些营销和推广等等,我觉得在行业里面美骑已经做得很广。发展到今天依然受到很多限制,46号文件对各个体育项目都有一个刺激作用,对自行车来讲也有,但我个人觉得不明显。

我跟大家再分享一些小的数据,现在国内职业环赛就这么几场,北京去年取消之后,国内就只剩下了一些洲际赛事。这些洲际赛事如何才能够更好、更理性、更良性去发展?

国内现在除了环岛赛、环青海湖之外,其他的职业环赛全部不在UCI(国际自行车运动联盟)职业赛内,其他的比赛都只是所经过的一些地区或者一些城市的推广,而不在于赛事运动的推广本身。

对于这些国外的运动员来说,他们来可能就是到中国来旅游、度假,顺便赚一些外快。但对于国内的职业选手来讲,这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公平的事情。9月底举办的公路、山地、速驾等等类型的世界自行车锦标赛,为什么很多项目没有中国选手参加?最简单的公路项目,因为我们的这些职业环赛不在UCI赛的范围内,导致中国选手没有积分,就没有办法去参加,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情。

对于自行车运动推广的本身来讲,我觉得大家在想着赚钱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从一个体育运动推广和发展的本质去考虑一下。

国内的业余赛事从最早可能应该是一些自行车品牌如捷安特、美利达等,它们出于自己品牌形象或者产品推广,去做了比较早期的一些业余赛事活动。

随后出现了很多专门去承办或者做一些业余赛事推广的体育公司,在座各位也有很多业内的业余赛事承办公司。我觉得他们现在对自行车运动推广这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起码在我个人心目中,我觉得对于自行车运动的推广,业余赛事起到了80%的推广作用。

但是现在业余赛事的发展,随时46号文件推出,有利有弊,看你的能力。能力高的可能你的限制少一些,能力低的可能限制依然很多,甚至很强,让你举步维艰。其实站在对自行车运动的推广来讲,我是非常期望看到在座各位,或者是说在座一些投资商,或者是投资机构,能够冲进来。对这个行业产生一个变革,我非常期待这一刻的发生。


杨强点评

袁海先生谈话我有两点共鸣与各位看官分享。

第一,袁海谈话中提到了46号文对自行车赛事的影响他感觉不大。从我的学术研究来看,我于2012年发表在《体育学刊》上的一篇论文《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提到,国家体育总局应加紧出台促进体育本体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即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场馆服务业。

举个旅游业的例子,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为了配套41号文的政策实施,国家旅游局于2010年11月24日出台了两项配套政策——《关于促进旅游饭店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旅游饭店业和旅行社业都是旅游业中两个重要的子行业。同样道理,在国务院《46号文》已发布了1年的当下,国家体育总局应着手研究发布后续体育本体产业的配套政策上。这样,当哪天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届时袁海的一些“伤感”看能不能被抚平。

第二,袁海提到了中国选手由于没有积分不能参加UCI认定的赛事,这一点我也是非常感慨。为什么我们中国的赛事一定要进入外国人设定的游戏规则才够“国际范”,反而咱中国人被排斥在外,尤其对我们这个自行车大国来讲简直就是“耻辱”。

能不能从“亚投行”的玩法获得启发——即我们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完全没必要去理会那个叫什么UCI的机构,把自己的事情做大做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否则老是去舔别人的东西,会被那帮老外一直看不起的。

所以,借用体银汇的平台,呼吁国内相关自行车政府部门、协会、赛事主办机构、俱乐部、体育中介公司等各利益相关体,你们联合起来共同制定出中国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具有自主IP的“亚投行”来,让UCI去羡慕嫉妒恨吧。


宋鸿飞 智美集团副总裁:

我相信自行车产业,不做一些革新,不做一些突破,是不会有最后的市场的。在2009年我做北京马拉松的时候,当年中国一共只有7个马拉松比赛。北京马拉松依然在2009年需要邀请大学生来填这个数量,六年时间后,现在一票难求。我相信北京马拉松的一个参赛名额卖三千块钱,一点问题都没有。

同样,对于自行车项目,从我们现在与各地交流的情况看,一定也会像马拉松一样有这么一个过程。先是了解、熟悉,然后再是喜欢。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民众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觉得对大家所有的人来讲,我们在这个自行车产业里面,确确实实感觉到机会的存在,但又缺一些火候。缺我们一起坚定在某个区域、某个领域、某个产业,一起坚定把这个火焰能够点起来。

在这儿我也表个态,智美是在自行车、铁三这样的项目来讲,会有更大的、更长久的一些规划,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去挖掘产业的机会。机会真的是很多,就像我们在非洲看见了不穿鞋的人一样!


杨强点评

宋鸿飞先生的讲话,让我看到了我上面对袁海点评的第二个共鸣,是靠谱的。只有我们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把自身做强了,游戏规则我们说了算,中国体育赛事产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否则老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路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主持人:唐宏伟(楚冠投资董事长)

我们刚才通过各位嘉宾的发言了解到,现在自行车运动特别是业余自行车赛事的盈利,来自于赛事的赞助、招商、地方政府的补助等等各个方面。关于版权的运用,中国肯定也是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都知道国外的运动品牌版权收入,特别是授权播出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非常大。另外,刚才宋总提到的,如果是通过赛事运动,带动C端。其实带动C端,如果没有渠道带动,影响力也是有限的。

我们看到这么多自行车赛事,也包括这么多路跑赛事,之所以在每个城市都可以举行下去,就是因为传播量偏小。如果传播量足够大,也许用不到每个城市有那么多赛事主办方来主办了。

所以版权的传播很重要,国外的传播是盈利性质授权传播,中国的传播也许带有不盈利的性质,所以怎么能破这个局,这里面在座的嘉宾有两位是媒体代表。很巧两位都姓张,请两位张总聊一聊从媒体的角度,我们怎么样善待体育赛事的版权?


用时间换空间,来关注培育体育IP

自行车赛事的投资机会,自行车赛事,2015中国(海南)国际自行车运动产业投资论坛


张祖坤 青海卫视运营总监:

我分享两个小故事,我是负责青海卫视的运营。青海有环湖赛,环湖赛每年的电视直播和播出的业务根本谈不上任何的版权分销,因为自行车赛事的直播,耗时比较长,技术投入比较高,没收视。

如果从媒体的角度来讲,没有好的收视换不来好的观众,换不来好的数据和广告。这个逻辑链条是并不成立的。

但是我认为版权在中国一定有路子,一定要走一条时间换空间的路子。简单说刚才袁海讲,环湖赛是中国顶尖级赛事,现在的价值可能看不到,但是它的IP价值是可以来假设的。

第二个环湖赛是这种情况,以前大家是推着不想做,但我到青海卫视以后,我说我要主动拥抱环湖赛。环湖赛最难的是电视转播,没有电视转播的赛事都是垃圾,我们姑且可以认定这条金科玉律。

除非你是做到C端了,做到C端马拉松可以不用。如果还停留在B端,尤其是环湖赛并不是一个大众赛事,还是一个专业的自行车俱乐部比赛,电视转播是传统B2B赛事的播放主流。

我说这个意义在哪里,我给大家汇报一下青海卫视在今年的收视。今年全中国卫星频道的收视在下降,整体份额在下降,已经是定局。

全中国今年有200个季播节目,传统的节目投入,各个卫视一片混战,安徽卫视今年的大型节目投入是5个亿左右。但是有5个卫视是逆势上扬的(在收视方面来讲),湖南、浙江、东方、云南、青海,青海排第三。

昨天晚上我们播的自由搏击赛,我们排全国第二,所以我觉得用短期投入的方式,用时间换空间,来关注培育体育IP,一定会给青海卫视带来战略上的一个胜利,只要我们熬过这一段时间,我估计大概一年到一年半,青海卫视就会迎来自己的一个发展。

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某一家大型的平台做专业体育赛事已经足够了,但是大量项目例如自行车、徒步、马拉松甚至是攀岩这样的运动,是缺乏卫星电视媒体来认真关照它们的,给它们零门槛的进入。

我举一个和自行车没有关系的例子。大家知道“昆仑决搏击赛”已经获得了IDG的投资,受到了红杉的追捧,第一年在青海卫视我在北京的一个澡堂子里跟他的创始人见面聊天,他第一反应问我说,张总我在你那儿播出,电视转播费多少钱?我说我不要你的钱,我给你钱。

第一年我给他配了两千万广告资源,无偿配的。我说只要你答应我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你确保一定的收视基础。第二个条件你的IP我能分享。我觉得青海卫视愿意给大量的体育赛事开这样的方便之门,我们在中国的版权机制市场并不成熟的情况之下,我们用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来解决你的问题。因为我们对这块领域就像宋总一样,我们有信心。


杨强点评

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就如纸媒一样在当下及未来其市场份额会下滑(除央视、芒果台等外)。我个人看好的赛事渠道还是新媒体,以阿里体育、乐视体育、PPTV体育、新浪体育、搜狐体育等为代表。

这其中,尤其是年底会爆出赛事商业发展模式的阿里体育值得期待,因为如阿里体育的老板而言,阿里体育服务的不是具有高知名度的赛事IP,而是面向C端的全民健身赛事。

所以,在阿里巴巴花了56亿美元现金买下优酷土豆后,为阿里体育在线上的新媒体传播打通了非常重要的通道,无论是B端还是C端的体育赛事都会投入新媒体的怀抱,这是市场大趋势。以CCTV5为代表的电视媒体怎么办呢?就由他们自己去琢磨吧!


关注赛事产权、提高赛事服务,让自行车赛事得以独立奔跑

自行车赛事的投资机会,自行车赛事,2015中国(海南)国际自行车运动产业投资论坛


张卫 体坛周报总经理:

说没有电视转播的赛事是垃圾,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赛事很好,你会不来买吗?当我能够产生足够多的、最顶级的运动员的关注,能够有最好的俱乐部的关注,有最多赛事的这些赞助商的关注,版权问题归根到底是我们在中国做赛事的政府部门顶层设计的问题。

赛事的版权被认为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最上游,实际上完全不是,版权其实只是赛事所有权或产权的一部分,我们产权问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才真正能够给我们的体育产业带来大的变革与发展。

我非常赞同今天上午江苏省竞赛运动管理中心陈主任的表态,他觉得政府给的力度不够,尤其是他们在努力要做的赛事,如果不让政府给予补贴,单纯靠市场运营,到底能带来多少钱?这个赛事的亏空是多少钱?最终才让它能独立奔跑。

如果想把中国的体育产业或者体育赛事做好,第一你首先要解决产权问题,你首先思考的应该是跟政府距离感的问题。你如果完全继续依托于政府,终究五岁也好,十几岁也好,仍然不能自己独立奔跑,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也是和版权有关,即赛事本身服务的问题。你是不是真正能服务好,在环京赛当年创办的时候,也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环京赛研讨会上,我提了一些当时不太合时宜的建议。

因为十几年前我现场观看过环法,我在研讨会上提了最重要的是主办方的服务对象应该是谁——是对选手的服务、对观众的服务、对赞助商的服务。但主办方主要解决的服务问题,其实是对领导的服务。

在我看来,中国的自行车已经有一千多个业余型赛事,事实上我倒觉得这些赛事可以更具生命力。环岛赛应作为一面旗帜,更多把服务做好。我今天早餐的时候,乌兹别克斯坦的运动员对薯条赞不绝口,他们觉得服务的体验感很好,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有这样的专业型赛事,再有众多的真正向下沿的,真正要2C的,让更多的自行车运动参与者,他们能够为这个产业提供更多的花费。上午的数据是1500块钱一年的自行车项目投入,我觉得有点太少了。应该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在2C方面,要把赛事的服务做好,在政府的层面我们少一些依托与依赖,这样才能有未来发展的机会,也能给更多的投资者提供好的平台和机会。


杨强点评

张卫先生的观点,第一是赛事产权即所有权的问题,第二是赛事服务对象的问题。我赞同其观点。其实,足球赛事改革已开始,中国足协与总局分开后,80亿就进来了。

所以,手上有优质赛事产权的地方政府,应从“中国足球政社分开”所带来的80亿的启示,思考主动退出赛事的直接运营,从而让市场真正发挥对赛事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就像我们看到环岛赛今年已经十年了,应该是中国三大自行车赛里面非常有潜力的一个,政府部门对环岛赛IP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说明海南省政府和海南省体育部门对体育产业的扶持眼光非常独到,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胸怀,“政府扶持、市场发展、企业运作、赛事IP企业”的运作模式对于打造百年赛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因此,再次借体银汇的平台,呼吁政府从赛事所有权中逐渐退出,让企业真正拥有赛事的产权,才能真正激活赛事产业相关的资本投资、人才发展等产业要素。


对环岛赛发展的建议

主持人:唐宏伟(楚冠投资董事长)

今天是我们环岛赛十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请在座各位嘉宾,用你们最简单、明了的语言,为这个赛事提一点意见、建议。

Ivan Sien(IMG集团代表)

中国体育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不管是从拿到更多的赞助,或者销售更多的媒体版权,在目前来说对环岛赛首先是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其次还可以考虑的一点是对于运动员的培养,拥有自己的运动员和明星,对于赛事发展也至关重要。

宋鸿飞(智美集团副总裁):

我对环岛赛的建议是把它作为一个国际型的、大型的自行车项目的一个盛会,有比赛、有活动、有产业延伸,有政府在这里面的一些发声和支持,这才是环岛赛在国内能够一枝独秀,在世界上能够璀璨亮丽的一个大的运行目标。

张卫(体坛周报总经理)

两个建议,第一个趁着环岛赛十岁的机会,把顶层设计做好,产权明晰,能够让所有的环岛赛参与者,尤其是内部的工作人员有更多的创业激情,我想对解决服务问题,或者提升服务问题,能够产生比较直接的作用,也有更长远的价值。

第二个建议,产业下延一定要把更多的业余赛尽快办起来,这么好的赛道,如果只是为20支车队,为一百多个人提供服务有点可惜了,实际上可以把这个比赛的周期再做延长。这种延长其实更多是关于已经完成了赛段,后面是不是可以去建立分级制,可以和中国自行车俱乐部联赛等赛事做对接。

同时可以考虑做赛事服务的输出,我认为环岛赛目前的状态在中国是比较适合,比它相对更低层级的赛事的服务输出,这是另外一个创收的机会。

袁海 美骑网赛事部总监

在我心目中,环岛赛是国内几个环赛里面,不管是组织方面,还是说各个细节方面,都是比较好的一个环赛。我建议把环岛赛的上延或者下延延伸出去。

不是说每年我们举办完一场环岛赛比赛十天就结束了,咱们那么多优秀的路线,可不可以做一些关于自行车方面的旅游,或者是沿途开发出来一些驿站,提供更多更方便的自行车旅游,这种出行方式、这种旅行方式,是不是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对于自行车这项运动的普及,都会起到一个比较好的作用。


吴桥 智烽体育总经理

我今天想给环岛赛一个建议,我觉得所有赛事的核心是服务,组委会所做的工作是服务车手、服务赞助商、服务观众、服务媒体,只有在把服务做到极致了,赛事才能更加成功。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像东京马拉松就是这样,把每一个细节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服务,都做到了极致,自然而然就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我希望在之后的几年当中,环岛赛能够把所有细节的服务做到极致,一定会成为更加顶尖的国际赛事。


张祖坤(青海卫视运营总监)

对比国内几个赛事,环岛赛最大的优势是体制和开放性。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讲,我们很多赛事产权在政府,政府的思维角度和真正的产业和经济的角度,并不是一致和吻合的。

我对环岛赛的建议是要做好B端和C端。第一,B端是一个系统,围绕服务好赛事的广告赞助客户;第二在C端,建议把环岛赛周期延长,并把赛事分级,这样能能把C端做好。只有B端和C端都进来,延续自己体制上的开放性,解决员工激励,我觉得环岛赛一定会后来居上,如日中天。


杨强点评

Ivan好像是中国通,知道咱中国我们政府的重要性。根据我曾在国有旅游集团工作7年的实战经验,确实感觉到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厉害。

在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时候,政府是非常重要的。不能简单说,让市场去主导一切,否则体育产业发展会踌躇不前,甚至在某些地方会夭折。但政府也不能一直的去主导一切,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就拿环岛赛来讲,刚刚开始举办的前3年或者前5年政府一定要有所为,要由政府财政兜底埋单;但当环岛赛发展了5年后、10年后,政府就要有所不为,要让专业化的赛事公司去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这就是海南政府的聪明之处,也是让青海卫视运营总监张祖坤非常肯定的一点——“环岛赛最大的优势是体制和开放性”。

Ivan同志给出的第二点建议,即培养自行车明星运动员,这一点我比较悲观,可能大家还知道个兰斯·阿姆斯特朗,但地球人都知道他是吃了兴奋剂才拿了个环法七连冠,最后丑闻败露,被美国反兴奋剂机构宣布剥夺阿姆斯特朗七个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头衔,并且终身禁赛。

除此而外,中国老百姓还知道自行车运动的哪个国际巨星?更别提,国内自行车明星运动员了。所以,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行车运动和足球、篮球、田径等运动在造星上是完全不能去比的。

正如体坛周报总经理张卫和美骑网赛事部总监袁海所言,环岛赛要强化下延,要在C端上做更大的文章。所以我认为,自行车运动的每一个参赛者、每一个C都是明星,只有把都是明星的C端服务好,把每一个细小的服务都做到了极致,把智烽体育总经理吴桥的建议都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实现智美集团副总裁宋鸿飞对环岛赛的殷殷期盼——在国内能一枝独秀,在世界能璀璨亮丽!


提问环节

听众:我也做一些赛事,其中也包括自行车赛事。我这个问题想请两位嘉宾宋总和唐总。我想知道就自行车这种赛事而言,您二位比较关注是竞技性和高水平,还是比较关注参与度,或者是娱乐性。

因为刚才在第一个嘉宾,也就是外国朋友在说的时候,当时说了是专业和业余,其实代表的是两种思路,我想听一下您二位,从您投资的角度或者叫做投资和运营的角度,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宋鸿飞(智美集团副总裁):

这两个比赛确实有本质上的区别,在运营方式上不一样,智美是这两个比赛都看中。

品牌性的比赛做品牌,我们关注在B端收入。参与性比赛我们关注参与性,关注赛事或者运动产业延伸所具备的商业机会。我们围绕着这两项比赛,运营方式是不一样的。包括品牌类比赛,我们都加重于传播、加重于赞助商服务,赞助商和赛事,赞助商和我群体之间的各种互动,这个是我们来做的。

在参与性比赛来讲,讲究的是体验、服务、产业延伸所有的环节。比如就拿环岛赛来说,环岛赛如果我们来做,我们第一会加强国际品牌传播,因为是一个专业型比赛。

刚才张老师谈到,在延伸区域所做的活动,我们同样看中。这时候我们用海南岛的概念来看,把它做成一个大的自行车旅游等级的一个岛、一个活动、一个旅游,我们途径这些城市都是所谓有海南骑行必取18站,比如说我们有这样一个概念,必须要去经历的18个城市,诸如此类的传播概念,把很多自行车的族群,用不同的时间周期聚集到海南来。通过体育旅游,通过相关的产业延伸去创造在这个产业里面新的一些机会,这是我们运营方的方式。

媒体+运动品牌+景区品牌+投资的结合

唐宏伟(楚冠投资董事长)

这位朋友提出的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这个赛事要传播性好,肯定竞技要强,品牌越高端传播性越好。但是这个传播性是一个双刃剑,刚才媒体朋友也谈到,现在我们版权不卖钱,传播性好,卖不出去。竞技性再强也卖不出去,怎么办?

只有提高娱乐性、参与性,提高了娱乐性和参与性以后,具备传播性。具备了传播性以后,可以带动C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产业互动,来赚取收益,事情才会走得更好、更远。

我最后提一个建议,因为从目前的体育产业来看,要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刚才我提了一个方法,就是媒体+运动品牌+景区品牌+投资这样结合。

投资从哪里来?现在的体育产业投资是长线投资。我们愿意拿出一定的引导资金,征求各个省体育局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建立一支大概规模在5到10个亿的体育产业引导基金,专门投资于新生的体育产业+景区+媒体相结合的引领模式。我们希望通过安博士来传达这个建议,如果各个省的体育局都赞成,我们愿意带头来掏这个钱。  

注:本文点评者杨强为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专注于体育旅游与运动休闲领域的创新创业。